一六七二年牛頓加入英國皇家科學協會全國最高的科學研究協會。《原理》的出版,對全歐洲的科學界是一大震撼,引來稱讚也招來攻擊。雖然如此,牛頓仍在皇家科學會裡提出「星球運轉帽圓軌道的原理」(1676一I677年),與萬有引力的數學證明 (1680一I684年)。牛頓的學生艾斯頓(Aston)後來寫道:「牛頓講話慎重、緩慢。他儘量避免意氣之爭,不見利忘義,不奉承人,寧願默默忍受侮辱,也不願披掛著一身的裝甲去與人爭戰。牛頓說『一個人如果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氣,脾氣將控制你。』引導牛頓一生的,是信仰而非起伏不定的脾氣。, 牛頓並非是科學研究上的常勝軍。他從一六六九年至一六九一年長期研究實驗化學,並沒有獲得什麼發現,不過因此結識丁有『近代化學之父』之稱的波義耳(Boyle),兩人通信長達十六年。年長敬虔的波義耳,不僅幫助牛頓研究工作,而且在牛頓遭受猛烈抨擊的時候,他的榜樣更堅固了牛頓的信仰。
牛頓身為一個傑出的科學家,喜歡公開表白自已的信仰,又有個不擅與人交際、喜愛獨自安靜工作的個性,現實的杜會對像他這種善良、單純的人,有時是非常殘酷的。
一六九二年,日內瓦來的拜特教授大力抨擊牛頓,謹稱他是"倫敦先知”(Prophet of London),說:「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是來自對宗教的默想,而非科學的發現,……他必須撇清,如果這是科學就不要寫到上帝如何如何,如果是與上帝有關的就不要放入科學範疇。」
拜特一開砲,許多人就群起圍攻牛頓。平常沒有想到防備的牛頓幾乎赤裸裸地站在科學的刑場上,接受無情的攻擊。幸好這時有貝若(IsaacBarrow)的支持。貝若是當時歐洲的光學泰斗,劍橋大學首屈一指的數學與天文教授,是少數能仔細驗證牛頓數學與物理觀念的人,也是一位基督徒。他找牛頓來,對這個最優秀的學生,私下給與最嚴格的要求。貝若要求牛頓:「回到物理學上最基木的假設,精密地驗證每個假設,一次、一次又一次,幾乎無止境地反覆驗證,並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以免浪費在無用的芝麻小事上。」然後貝若申請退休,讓才二十七歲的牛頓接續他的職位,成為劍橋大學的教授。劍橋的教職並不是牛頓的桃花源。當時貝若的職位有多少人在背後垂涎,牛頓一接任,立刻嘗到號稱學術自由、獨立的大學裡面,眾多的派系紛爭、人事傾軋;喜歡安靜思考、不愛交際的牛頓,也被排擠成為權力圈外的邊緣人。
牛頓的老友魏克金斯寫下:「牛頓看起來更孤獨、沈默,三十歲不到,頭髮已經半自。」 牛頓立志不涉入這些糾紛,他定睛永恆,不管人家怎麼論斷、怎麼中傷他,只把努力放在科學的研究,與對基督的信仰上,而不陷入被中傷後的自憐中。牛頓寫下:「我的心經常是認真與安靜,不陷入憂鬱。」
慢慢的,他將更深的思索與實驗結果寫成曠世名作《原理》(Principle@一書。這本書不只記載牛頓的科學發現,也反覆提到他的「機械論」與神的關係,他說真神與假神的差別是假神沒有掌管宇宙,沒有不變的旨意,沒有最後的判決,屬於必朽壞的受造之物。
書中不斷提到「掌管」(dominant)這個字,他認為這是神的屬性裡,最神聖又是最奇妙的,讓尋求他的人可以明白;機械論就是神掌管宇宙的法則,是擺在宇宙裡讓人明白祂能力的法則。愛因斯坦說:「宇宙裡最奧秘的,就是人竟然可以去明白這個宇宙。」
牛頓在《原理》一書中寫著:
如同生來瞎眼的人不了解光, 我們無法明白神的智慧與全能。
神的形像沒有人看到、聽到、接觸到,更不是世上必朽壞的假神所能代表,……
我們只能在祂所創造的萬物中了解祂, 神仍在掌權,我們都在祂的掌管下。
而做神沒有掌管的權柄,沒有永遠的看顧,沒有創世的起初,
不過是虛無、有限,與大自然一樣。……
因著神的掌權,我們稱祂是主(Lord)-
一六九三年九月三十日牛頓寫下:我陷在極端的難過中。過去十二個月,我無心進食也無法安穩地入睡,我心動搖,無法思想。,無情攻擊持續下去,一六九四年有人黑函中傷牛頓在他的曠世名著<<原理>>中, 在英國國王出面,任命他為「英國皇家協會會長」(PresidencyoftheRoya:).後,這些攻擊就突然消失了。 牛頓在以後數十年,根據過去兩年半受中傷的經驗,堅持給科學界建立「誠實的體系」,而他木身就是最好的模範。成為一個誠實的科學家,是波義耳在死前(169)年)給牛頓及以後所有科學家最好的勸導,波義耳寫道: 我老了,這該是我將所知的化學知識寫下來的時候了。這些知識,有的是經過多年的實驗;有的是與別人仔細討論而得。我認為是確實的,我盡力地寫下來;有些是困難不易明白的,我儘可能的寫清楚,好讓後來的人能夠仔細判斷。我把每個研究細節一一寫下,透過真實無偽的記載,將知識有效地傳遞下去。
但是,儘管我盡了所有的努力,我仍然無法窺得知識的全貌。現今,我把一生的成果放在你們的手中,願你們像鑑賞像鑑定藝術品一般。在那一刻,是我呈現對人類與化學深愛的獻禮。」
不讓別人的錯誤成為自己的絆腳石,苦難並沒有離開牛頓。 當時間的腳步進入十七世紀末,忽然有些基督徒自稱是上帝派來的先知,到處呼喊「世界末日就要來了」。這波「世界末日說」傳自法國,野火般的燒遍英國各大城。許多人起來附和,聲稱看到異象:有一艘滿載鮮血的船在英國大街上飛過;有人說看到許多人浴血倒臥沙灘邊,說這是上帝要來審判的先兆。
短時間內成千上萬的販夫走卒跟隨末世先知,連皇家科學院的一些優秀科學家也趨之若騖,因為一名優秀的科學家,也可能因著對宗教的無知,而陷入異端的泥沼。
牛頓本人是基督徒,他長期的研究聖經但以理書與啟示錄,相信聖經裡提到的這個世界有結束的一天,那是基督耶穌要來審判的時候,但是沒有人知道那是哪一天,而且面對末世正確的態度,應該是感恩多於恐懼,坦然多於逃避。因此他不贊同這些到處宣傳末世的先知。他認為敬虔的信仰是在熱忱中帶著節制。 牛頓晚年名滿歐洲,他老年最大的樂趣就是跟小孩一起玩。一天他對他的小侄兒講:“我不知這個世界將來怎麼看我,對我而言,我只像海灘邊玩耍的男孩,偶然間發現了一粒比較圓的石頭,和一枚比較漂亮的貝殼,就覺得很愉快,但是在我面前,尚未被發現的石頭、貝殼仍然多如大海。”
牛頓死於一七二七年三月二十日,晚年寫下:“不管任何環境下,要守住耶穌基督救贖的真理與最大的誡命--愛人如己。”
本文採至張文亮教授的《我聽見石頭在唱歌》一科學大師的求學 、戀愛與理念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