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十九世紀最偉大的代數幾何學家,
但是他大學入學考試重考了五次,
每次失敗的原因都是
數學考不好。
他的大學讀到幾乎畢不了業,
每次考不好也都是為了
數學那一科。
他大學畢業後考不上任何研究所,
因為考不好的科目還是--數學。
數學是他一生的至愛,但是
數學考試是他一生的惡夢。
不過這無法改變他的偉大:
課本上“共軛矩陣”是他先提出來的,
人類一千多年來解不出來的“五次方程式的解法”,
是他解出來的。
自然對數的“超越數性質”,
全世界,他是第一個證明出來的人。
他的一生證明
“一個不會考試的人,仍然能有勝利的人生”,
並且更奇妙的是
不會考試竟成為他一生的祝福。
埃爾米特於一八二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出生在法國洛林的小村莊狄埃格。在七個孩子中排行第五,生下來就右腳殘障,需扶拐杖行走。他身上一半流著父親優秀、聰明、為理想奮鬥的血液,一半流著母親敢作敢為,敢愛敢恨的洛林強悍血統
埃爾米特從小是一個問題學生,非常痛恨考試。他寫道:“學問象大海,考試象魚鉤,老師老要把魚挂在魚鉤上,教魚怎么能在大海中學會自由、平衡地游泳?”他的數學考得特別差,因為他認為“數學課本是一灘臭水,是一堆垃圾。數學好的人,都是一些二流頭腦的人,因為他們只懂搬垃圾。”他自命為一流的科學狂人,花很多時間去看牛頓、高斯等數學大師的原著,認為在那裡才能找到“數學的美,是回到基本點的辯論,那裡才能飲到數學令人興奮的源頭。” 埃爾米特的表現讓父母憂心,所以他們把他送到巴黎的“路易大帝中學”。因著卓越的數學天份,他無法把自己塞入數學教育的巢穴,但是?了孝順父母,又必須每天面對那些細微煩瑣的計算,以致於痛苦得不得了。巴黎綜合工科技術學院入學考每年舉行兩次,他從十八歲開始參加,考到第五次才得以勉強通過。
進入技術學院一年後,法國教育當局忽然下了一道命令:“殘障者不得進入工科學系”。埃爾米特只好轉到文學系。雖然文學系的數學已經容易多了,他的數學還是不及格。有趣的是,同時他在法國的數學研究期刊<<純數學與應用數學雜誌>>發表“五次方方程式解的思索”,震驚了數學界。埃爾米特知道自己“對數學的開創性研究中毒很深,熱愛得無以自拔”,辛虧好友勃特倫幫他補習學校要考的數學,才得以在二十四歲時以及格邊緣的成績自大學畢業。由於無法繼續升學,他只好找所學校為學生批改作業。這份助教工作做了幾乎二十五年,期間,他發表了代數連分數理論、函數論、方程論......雖然名滿天下,由於不會考試,只能繼續做一個批改作業的助教。妻子的理解、朋友的賞識和對上帝的堅定不移的信仰,是他不憤世嫉俗、坦然前行的動力。
一八七零年埃爾米特四十九歲時,巴黎大學才請他去擔任教授。此後的二十五年,幾乎整個法國的大數學家都出自他的門下。我們無法得知他的授課方式,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沒有考試!
埃爾米特死於一九零一年一月四日。他晚年寫道:“三角幾何是永恆、不朽的。沒有人知道為什么三角的總和是一百八十度,沒有人知道為什么三角是最長斜邊對應最大角。這些三角幾何的基本特性,不是人去發明出來或想象出來的,而是本身存在的,無論時空如何改變,這些特性也不會改變。我只不過是一個無意中發現這些特性的人。
三角幾何的存在,證明有一個永久不改變的世界的存在。”
本文採至張文亮教授的《我聽見石頭在唱歌》一科學大師的求學 、戀愛與理念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