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利德爾 – Eric Liddell (1902-1945)
-------拒絕在主日作賽的奧運金牌的主,一九二五年到中國宣教。------
太5:46你們若單愛那愛你們的人,有甚麼賞賜呢?就是稅吏不也是這樣行麼?

當英國一家大型製片商決定籌拍關於一九二0年,一名運動員的影片時,不少傳媒專家均估計這部影片會虧蝕數百萬。然而結果卻是《野火戰車》這部電影,不但獲得了奧斯卡電影金像獎,更激激發起一股運動熱潮,這是專家們所未料到的。這無疑是一部出色的電影,可惜卻始終未能清楚表達出埃里克‧利德爾的偉大之處。不但作為一位偉大的運動員,更重要的是作為一個極具性格和正直忠誠的人。《野火戰車》電影主要以多場促使利德爾參加一九二四年巴黎奧運會比賽作為拍點;而在這次奧運會中,他因信仰緣故拒絕參加其強項一百米賽跑,因為這項比賽在星期天舉行。取而代之,利德爾選擇四百米賽跑,抽籤結果所得,他會使用最外一線的跑道,再進一步萷弱了他的實力,因為沒有其他跑手協助他釐訂步速。當然,利德爾最後獲得了勝利,並以凱旋姿態回到祖家愛丁堡,在那裡受到英雄式的歡迎。
此刻才是埃里克‧利德爾非凡生命的故事才正式開始,利德爾不做國際英雄也不作蘇格蘭的寵兒,他選擇了跟隨父親的腳蹤,成為宣教士遠赴中國。
一九二五年,利德爾抵達中國,在一所基督教中英文學校展開宣教工作。雖然利德爾偶有跑步,但在中國人眼裡,這名英國人為何在擠迫的街道上跑步? 由於不為中國文化所接受,利德爾不不在中國跑步了,但是一九二八年,他應邀到日本參加一項四百米的國際賽事。利德爾以他獨特的跑姿,擊敗其餘對手大獲全勝,迷倒全場的日本觀眾。
觀眾卻不知道利德爾抵達日本的輪船,於賽事完結後十五分鐘便要開航回中國,利德爾在大看台下繼續向前跑,一直奔往一輛停在體育場外等候的計程車。在場的官員和觀眾也大惑不解,計程車趕快把利德爾送抵碼頭,此際輪船剛要離開碼頭,利德爾以最快的速度衝向碼頭,往十五呎以外的船上跳過去。
讽刺地,利德薾最後人生階段,竟與日本人一起過 一 作日本人的階下囚。當日本既將侵略中國時,利得薾將家人送返蘇格蘭祖國,自己卻留下來繼續宣教,他不久也被捕,而且被置與日軍戰俘集中。營內一個認識利得薾的人如此寫到:利得薾在日本軍投降前數月去世,他與集中營內其他死者,一同被安葬在營中一個細小的墳地。當時我是儀杖隊的一員,這儀杖隊有謝夫(Chefoo)及威新(Weihsein)學校的學生所組成,兩所著名的英國大學。我們幾個人都不會忘記這位完全委身,以上帝為首的人物。他謙卑的生命,把強身與敬虔的光輝融合一起。
他的秘訣是什麼!使他毫無保留的將生命委身與耶穌基督,以他為他的救主。這份友誼對他來說是最重要的,每天早上他都在一盞花生油燈所發出的微光下,讀經和禱告一小時,作為一位基督徒艾利克‧利得薾希望能夠更深入認識上帝,作為一位宣教士,他希望讓更多人認識上帝,這才是艾利克‧利得薾真實的故事。

本故事採自《他成曾改變世界》由薩拉著